截至2014年,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1.54億輛,汽車尾氣排放已成為我國大城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。國務院在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明文要求,對尾氣排放不達標的車輛,不得發(fā)放環(huán)保合格標志,不得上路行駛。然而,新華社記者在京津等地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在一些尾氣檢測的地下交易鏈條中,環(huán)保部監(jiān)制的環(huán)保合格標志竟可花錢獲得,瀕臨報廢期限的“問題車”只花300元就能免檢上路。
從媒體調查的情況,可以體會到大部分車主在此事上的無奈和焦慮,之所以要花錢找“車蟲”,或者干脆買綠標,實在是因為如果不走“旁門左道”,看臉色不說,還很有可能辦不下來。而只要花錢,管你多不合格,一樣綠標上身。據(jù)“車蟲”內部消息,很多檢測站實為站長私人或企業(yè)承包,造假才能賺錢,檢得太嚴就沒人去。車主進退為難,公共環(huán)境權益受損,惟有沆瀣一氣的“車蟲”和檢測站,賺得盆滿缽滿,如此荒謬亂象,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。
事關大計的環(huán)保指標檢測,變成了一盤營私謀利的生意。好好的國家政策,淪為了某些人的斂財之道,一個小小檢測站,居然還管成這樣,也是讓人醉了。公辦私營,設立程序貓膩多,多頭管理,導致最后誰也不管,這些曾出現(xiàn)在眾多公共服務領域的陳年弊病,顯然就是造成尾氣檢測亂象的主要原因。
近年來,為了控制尾氣排放,國家在遙感監(jiān)測技術,檢測設備上都做了大量的投入。但如果沒有科學公正的檢測體系,沒有嚴格執(zhí)行的道路執(zhí)法,就算技術再怎么先進,再怎么能“遙感”,也終究會在暗箱操作中淪為擺設。如果環(huán)保標存在的意義,只是成為某些人的“斂財標”的話,倒還真不如給車主們減負,不檢也罷。